铁汉风采
铁汉风采
赵宝祥
戈壁滩的骄阳,在他的国字脸上抹了一层红褐,天山的风雪,磨砺了他的矫健和强壮。他是迪尔集团第七分公司总经理兼新疆华电昌吉热电二期工程项目部经理王国梁,他先后经历了国内外37个安装项目的施工。漂泊的岁月,奔波的人生,繁忙的工作,把他陶炼得顽强而乐观,干练而豁达。这个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了二十七年的“老安装”,堪称迪尔的铮铮铁汉,企业开创发展的功臣。
一
四十七岁的王国梁,杏眼里流淌着谦厚与真诚,言语中透着朴实与稳健。
王国梁生于青海,长在吉林,高中寄读毕业于祖籍山东鱼台,1981年毕业于山东省建筑安装技工学校首届钳工专业。
毕业分配,他带着农村青年都有的新奇、紧张和惶惑,走进了省安装公司二处。
王国梁工作的第一站是烟台合成革工地。这里,是全套引进日本的国家特大型轻工项目,当时世界一流的化工合成制革工艺技术,本企业史上仅有的集中千余职工施工的大会战。他在这里见识了安装人的工作和风采,见识了安装人是如何用双手神奇地构筑出一座座钢铁的装置大厦。他勤奋工作,虚心向每一位师傅学习讨教。
1982年,王国梁到伊拉克的欧海德工地施工。
这是西德人总包的安装施工项目。工作交往中,王国梁亲眼看到了德国员工的高素质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也在这里亲身体会到国际市场上受雇打工的感觉,别有一种滋味。
德国对他们雇佣的苏丹人,动辄呵斥,抬腿便踢。
初期,一些职工带着敏感的自尊心和强烈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优越感,对出国劳务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还不理解,与德国雇佣方员工相处并不和谐,尽管德国人对来自中国的安装工人很客气,还是因为对管理的态度和方式不适应发生了争吵冲突,发生过罢工,德方甚至提出要把个别中国人退回国去。
最终,我们的安装工人用行动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凡是德国人能干的活,王国梁他们都能干,牛高马大的德国人一个人能搬一块房板,王国梁这些小伙子照样能搬,工作效率施工质量一点不差。德国人没话可说了,彼此友好合作了。
王国梁从中感悟到:不能趾高气昂在嘴上争强好胜了,要老老实实学技术、学管理,只有靠行动、靠实力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这个刻骨铭心的感受让他记取了二十多年,一直影响着他做事做人直到现在。
善于理性、冷静思考的人总是不断进步,王国梁在迅速成熟。1984年他从国外回来当钳工副班长。第二年,在国家六五计划重点工程———莱芜张家洼选矿厂工地,25岁的他担当钳工班长。
1987年,国家要求大中型企业设立计量室,执行计量管理。是年7月,王国梁被派到青岛参加培训学习二个月,回来安排在公司试验室专职搞计量,很快二公司顺利完成了计量管理取证工作。他在实践中摸索技术和管理,刻苦钻研,苛求严细,他在这个岗位上学到很多技术,更养成了做事严谨精细的习惯,同时他还自学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参加山东省委党校建筑经济管理函授本科毕业,收获丰厚。在这里,王国梁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
二
苍鹰在高天里才能展翅翱翔,骏马在大野中才能驰骋飞奔,优秀的施工人才只能在火热的工地现场锻造而成。
1995年,王国梁重新回到工地一线,开始担任项目副经理,参加鲁南化肥厂二期工程扩建。随后就是东明化肥厂扩建的环乙酮工程、济宁化肥厂、郯城热电工程、江苏昆山钞票纸厂、莱西化肥厂……
王国梁大概是迪尔参加获奖工程最多的人。
荣获“省优良工程奖”的郯城热电一期工程,他在这里安装了迪尔承接的首台流化床锅炉;荣获“鲁班奖”的昆山钞票纸厂工程,他兼仪表队队长施工在一线;1998年他当项目经理主持施工的第一个工程———上海青浦热电厂,工程造价1.2亿元,为当时迪尔历史上最大的热电工程,荣获上海“白玉兰”杯。
王国梁对领导布置的工作一向是无条件无二话,一向是出色完成任务,但是王国梁也有过一次说“不”的时候。
那是2002年1月,宁阳的金明热电工程频频告急,业主对工地的项目管理、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非常不满,几次来人来信提出意见,要求迪尔采取措施,加强施工管理。
遭业主诟病指责,迪尔视为企业耻辱,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加倍挽回不良影响,调换经理,让王国梁上!
王国梁竟然说不去!
这是他平生唯一一次对领导的决定说不。他想多了,或许顾虑业主刁蛮,或许顾忌不能以自己的工作反衬别人的工作不力,或许担心那里的员工不是自己的旧部……公司党委书记跟他谈了二个多小时,他直说干不了。
公司经理再谈:“这是迪尔领导班子集体的决定,你必须去!干得了也得干,干不了也得干!”王国梁只得从命。
临危受命,他进工地先戒了酒,无论是上级领导、甲方业主、丙方监理、分包单位、项目班子、师傅同学老友,王国梁左推右挡,谁来他都滴酒不沾不给面子,他说他喝了酒没法集中精力工作,怕耽误事。
他进工地后抡出三板斧:一召开大会,号令全体员工认清危急形势,发奋工作,全力搞好工程;二倒排工期计划,任务下达班组,工程量、时间、质量安全等指标都务必完成;三对工作不力的业务管理人员,调整换人!
身先士卒是王国梁的一贯作风。他工作服手套安全帽胶鞋全套披挂在现场督战,哪里忙哪里关键他盯在哪里,除了电焊、无论啥活他伸手就干,吃住和工人在一块。每天早晨他总是首先进工地工作,晚上最后一个休息。
他来到一周,工程进度上去了,业主刮目相看。
隆冬时节,挥汗大干,春节工地只放了6天假,追回了前期失去的时间。王国梁没有丝毫放松,紧抓不懈,直到6月里按期顺利试炉试车竣工投产,工程质量评定优良。是年,金明热电工地被评为当年的全省安全文明卫生工地。
业主大喜,上级满意,员工开颜。王国梁果然加倍挽回了不良影响。
王国梁在金明热电和宁阳迪尔化工施工现场组织工程鏖战,同时还管着保定钞票纸厂的扩建、四川温江钞票纸厂工程,都是第一项目部的工地,他一直在用电话遥控指挥,身在金明却心系四地。
金明热电终于完竣交工,王国梁却不能走。
金明热电随即又上二期工程,业主不再搞招标、不再选施工单位,直接交迪尔施工,但有一个条件:必须是王国梁主持施工!
王国梁只能扎在这里,又同样干净利落地拿下了金明热电二期工程。
迪尔赏罚分明,王国梁数度受公司表彰,当年又获重奖。
王国梁是目前迪尔安装锅炉最多的经理之一,他先后安装了29台锅炉,压力高到140公斤,大到500吨/时,无不是一次点火试炉送气成功。他又是迪尔热电工程施工最早和最多的经理,他从1996年的郯城热电一期工程之后,先后施工过14个热电项目,无不是顺利试车投产竣工。
王国梁最有价值的贡献,是他培养和带出了一大批热电安装施工人才。当年跟随王国梁先期搞热电工程的二十六七名管理骨干,除4人外,其余全部在2001年至2003年调到了迪尔其他各分公司,担任着分公司经理和项目经理,有的班长如今也担起了项目经理的重任。目前,迪尔的施工项目百分之九十多是热电工程,而在这些工地主持施工的经理,十之有九是当年跟随他在热电工地施工打拼的部下。他们从天南海北不时传来成功的消息、报捷的喜讯,这让王国梁感觉比他自己捧杯获奖受表彰更欣慰、更开怀、更兴奋。
三
迪尔以雄厚的实力在迅速扩张,施工范围向省外和国外迅速延展,迪尔人在热电项目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施工驾轻就熟,竞争如鱼得水,大批员工纷纷打起行装告别亲人,离开孔孟故里远走四方。
顺应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宏图大策,2004年11月,王国梁带领百余员工开始了开疆阔土西北的远征,进入当时距离迪尔总部最远的工地———宁夏昊忠金昱元化工集团热电工程。
11月下旬的宁夏昊忠地区,气温就已降到零下17度,让迪尔人领教的西北气候恶劣,还不仅仅是这里与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史称“江北苏州”济宁的20多度温差。更有狂风大作、沙尘弥天、酷寒干燥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大部分员工喉咙干燥,有的人鼻子出血,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清理出嘴里鼻孔里耳朵里的沙土。然而,迪尔人在这里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没有因环境天气的恶劣而延误施工。
施工高峰时,工地达200多人。同时,王国梁还管理着同期施工的宁夏中卫美利纸业热电工程和山西的美锦等其它热电工程。
他们在昊忠经历了冬天的酷寒、春天的狂风和炎夏的暴晒,历时8个月,在2005年的7月按期试炉试车竣工投产。
2004年第一项目部组建为第七分公司,王国梁任该公司总经理。
2005年11月,王国梁率第七分公司征发新疆。这是离开总部万里之遥的远征,面对的是更恶劣的地理气候环境,迎接的是更艰难的新挑战。
七分公司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承接的是华电昌吉热电二期2×125MW工程和喀什热电二期2×50MW工程,随后又承担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1×125MW热电工程。
华电集团———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企业制度极其健全,管理异常规范,他们仅仅为电厂工程达标投产制定的细则,就是150多页厚厚的一部书,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安装施工的。王国梁走南闯北二十多年,见识的甲方单位数十个,还没遇到管理如此严苛的单位。
被这样的业主选中,是看重和信任,信任就是责任和压力,更是新的挑战,王国梁感谢有这接受挑战的机会。
豪爽义气的山东大汉遇上豪爽坦率的西北汉子很投缘。昌吉热电工程协议签字,一场更艰巨更紧张的施工鏖战在即,王国梁豪情壮怀难抑,当天的宴会上,他破了近三年的酒戒,与在座的三十名宾客每人碰了一杯伊犁白干。
总投资近10亿元的昌吉热电工程,2005年7 月2日破土动工,定在2007年3月投产。但是留给最复杂的设备安装阶段的时间只是13个月,且有两个大西北漫长的严寒冬季,工期紧迫,困难重重,工地的安装施工将异常艰难。
情势急迫,事关重大,总经理王国梁亲任昌吉热电二期工程项目经理,他要牢牢扎在这里。
四
2005年11月,王国梁率部百余人进入1300年前盛唐时期的庭州府、今日的新疆昌吉市。
初冬时节,古城济宁依然是运河泛波,长街叠绿,而昌吉却用零下24度的严寒和戈壁的风沙、天山的风雪接待着迪尔人。
这是何等的冷呵,哈出的气随即就结成白霜,冻得让人感觉骨头疼,连钢铁都变得脆弱易折。员工们穿着棉衣棉裤棉鞋施工,现场点着几个大焦炭炉子烘温———不是为了人取暖,谁也没空烤炉子,这是电焊焊接施工标准的要求。
首台锅炉钢架开始吊装时,正赶上12月12日,那天昌吉工地严寒刺骨又风雪交加。第一根钢架吊装顺利就位,需要有人爬到30米高的大架上解钢缆。此时,几个起重工的手脚都快冻僵了,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和风雪,顺着竖起的方型冰滑钢柱爬到十多层楼高的空中,解开一寸多粗的大钢缆,这活太险了,最善登高的起重工们此时也心中打怯、面面相觑。
“弟兄们,我带你们上!”关键时刻,现场督战的王国梁换好装束走过来,他双手攀定钢柱、敏捷爬向高空,雪花落在他身上直到变成雪人在空中蠕动。人们纷纷放下手头工作,几十双眼睛紧张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看着他爬到柱顶,看着他解开钢缆,又看着他一步步下落,直到平安踩到地面,一个个紧提着的心才平静,很多人看的两眼潮湿。
他身为总经理、项目经理,可以指挥这里任何人干这个活,然而他没有,他说困难和关键时刻,领导就要带头!
锅炉汽包吊装、锅炉安全阀定砣等关键时刻,他都在场和带头工作。
王国梁随身有三宝“手套、胶鞋、安全帽”,工地上哪里关键哪里紧急,他在哪里干活。员工们都熟悉他那双白回力胶鞋,他曾是山东省安装总公司的职工篮球队队长,这鞋或许是哪年打比赛发的,为了登高爬架子方便,王国梁天天穿、穿了好几年,臭呵,他怕熏着同屋住的人,回来就脱下放到宿舍门外,大家看到这双鞋就知道他在屋里。昌吉二期热电工程锅炉主体高58米,足足20层楼高,他穿着这双鞋每天爬上爬下平均二三次。
每天他第一个进工地,最后一个出工地,新疆的落日比济宁晚三小时,这里晚九点下班,他要忙到深夜零点后才休息。
在昌吉和喀什热电工地忙碌的迪尔西征将士们,因为工期紧迫施工紧张,他们没休息过周六周日,没放过五一、十一长假,没人享受企业的带薪休假。2007年春节,他们大干到年三十的中午,下午王国梁找了个饭店,买来糖块瓜子水果,安排大家吃了顿年夜饭,年初二一早,员工们又齐唰唰地来到工地施工。老员工顾不上老人有病、妻子分娩、孩子升学等家中事,年轻人顾不上找朋友、谈恋爱、筹婚备嫁等个人问题。
天山动容,冰峰上的雪莲为大西北的创业者们绽蕊盛开。帕米尔高原有知,和煦的春风为拼搏奉献的迪尔人送来暖意。业主关爱,夏天里送来毛巾香皂洗发水,秋天送来瓜果,冬天送来猪羊,春节又给坚持在工地施工的每个员工送来五百元红包。
五
首台机组于2006年12月18日顺利进入试生产。
2006年12月19日,一篇《风雨兼程耀庭州 华电建设谱新篇》文章占了对开的《昌吉日报》一个整版,详细报导了昌吉热电二期工程建设情况,绝大部分内容直接涉及迪尔的安装施工和试车工作情况。又全文登载于2006年12月25日的中国电力新闻网网站上。《新疆日报》12月20日又对昌吉热电二期工程予以新闻报道。
昌吉热电“二期工程首台机组建设工期……耗时之短创新疆在建同规模发电机组建设工期新记录,从整套启动到96小时试运行结束仅用9天时间,创造了目前新疆同类型火电机组的新记录和全国较好水平。完成了首台机组锅炉水压试验、汽机冲转、厂用受电、发电机并网和96小时试运行的七项一次成功,自动投入率、保护投入率均达到100%。经新疆电力科学院专家测试,汽机轴承震动值达到全疆最好水平。”
“钢架吊装比计划提前17天完成;锅炉汽包就位比计划提前24天完成;锅炉受热面安装比计划提前30天完成。”
“安装人员精心施焊完成首台机组受监焊口19496道,一次检验合格率98.29%。精心调试使汽机油循环中抗燃油等级达到了NAS(纳斯)4级,创造了新疆电力基建行业前所未有的记录。”
“经受住了考验,不仅创出了多项疆内在建火电机组建设新记录,而且在机组安全、技术、经济指标上都达到了非常好的状态。”
……
昌吉热电二期工程首台机组开创了新疆电建工程七项新记录,难怪新闻媒体有“耀庭州”“谱新篇”之说。
翔实的报道来自专家的权威评定,权威的评定依据科学的检测,检测的全部数据显示,王国梁他们经受住了也许是迪尔施工史上最规范最严苛的工程受检。
西征新疆首战大捷,彰显了“诚信合力”的迪尔文化和“厚积薄发、追求卓越”的迪尔精神,迪尔人赢得了挑战。
六
“王经理这人实!”员工们对他的评价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实”。那是一种对事业极其负责恪尽职守的实,做事严细认真牢靠稳当作风的实,待人坦荡真诚披肝沥胆的实。
王国梁为第七分公司确定的工作原则是:
工作中心:赢利收获;
工作态度:严细实恒;
工作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奋进;
工作方法:反应灵敏,行动迅速,一次做对。
他在出入工地的最显眼处写给员工们天天要看的标语是:“工作一次做对!”
没有扬华,没有虚浮,贯穿于其中的核心精神和基本要素就是实。
他对工作对人要求严格,工地上许多员工挨过他训,有的年轻人甚至还挨过他拳头,却说:“他训得让人无话可说,训得让人心服口服,”挨他训得越多越重的人往往对他越感激、越敬佩。
年轻人说:“他待我们情同父子,在他面前,我们连一句谎话也说不出来,那感觉就像孩子不能跟爹娘说谎,说谎就对不起他。”
老员工说:“真佩服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管辖的几个工地员工多达三四百人,只要他和谁见过一次面,他就能记住这人的名字和岗位。”
员工们摊上家里买房子、孩子上学、抢救病人等急事用钱,急难之时向他张口,他只要有钱就一定拿出来帮助应急。
他关心麾下青年因长年在外的婚恋难问题,对个个操心着急,亲自为他们张罗物色女友,也成了他那在济宁樱花集团工作的妻子张弛的重要后勤工作,心肠慈善的张弛为这些小伙子们搭起鹊桥先后介绍来十几个姑娘。
来自江西的大学生郑长发在迪尔没有一个亲戚、同学、老乡,迪尔是他的家,朴实厚道的迪尔人个个是他的亲人。2006年7月,他和自己相爱了八年的同学程芝惠在家里草草举办了结婚仪式。工地太忙了,担任管道技术专工的小郑有一大摊子工作,婚礼一结束,他就领着新娘小惠心急火燎地赶往昌吉工地。7月20日,他们到了乌鲁木齐站下车,脚刚落地,四个男女青年手捧着大把鲜花迎上来,他俩大吃一惊。出站口两辆轿车在恭候他们,接回到昌吉宿舍楼前,一大片人在这里迎接他们,鸣鞭炮,喷彩条,工地上早给他们布置好了新房。程芝惠开心快乐得笑颦如花,郑长发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惊喜感动得两眼含泪。
半年后昌吉项目部又迎娶了第二个工地新娘,2007年的3月17日,来自湖北的大学生、锅炉专工范久涛同样在家乡简单办过婚礼后,就领着新娘王欢欢急切赶回工地。那天新疆下雨,员工们冒雨从乌鲁木齐站用鲜花迎接他们,用扎着花带的彩车接他们回昌吉,全项目部的人冒雨齐聚在为他们布置好的新房楼下迎接,燃放迎亲鞭炮。天降甘霖更添喜庆欢乐,他们回家的感觉丝毫不差。
昌吉工地常有员工家属前来探亲,酷暑七月天,领导亲自驾车给家属们送去西瓜。项目部喜事不断,有几个家属在这里生下了工地娃,这期间的查体检验入院出院有项目部的小车接送,住院有经理前来探望……
都是王国梁的精心安排,出自迪尔人淳朴厚道的亲情,出自迪尔团结和谐、温厚亲善的企业环境和诚信合力的企业价值观。
这就是忠勇坚强柔肠侠骨的铁汉王国梁,这就是迪尔的脊梁。
王国梁和他的第七分公司员工远征大西北的事业正在扎实发展,他们为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伟业、为建设繁荣美好的新疆、为企业的发展兴旺拼搏奉献的同时,也把迪尔文化和迪尔人的精神一路传播到戈壁大漠、天山南北。
董 事 长 批 注
王国梁以及一批像王国梁一样的员工,是支撑迪尔的栋梁,迪尔大厦的稳固安泰取决于他们。要大力宏扬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让这种精神在迪尔发扬光大。迪尔拥有这样一批精英,“健康、有为、长寿”的愿景一定会变为现实。
刘西玉
2007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