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中 私 语
风 中 私 语
王拓未
一直很喜欢风。喜欢张开双臂,迎风而立,接受风的吹拂,感觉或温暖,或清凉,或酷热,或冰冷;聆听风的吟唱,其声音或低沉,或尖利,或圆润,或嘹亮。风不仅带给我感觉上的享受,还会触动我的心绪,让我对生活多一些思考,对人生多一分感悟。
由于工作调动,我从地处中原的河南永城来到塞外的山西朔州,两地气候迥异,风自然也不同。永城的风像远方的客人,虽有造访,但并不频繁;朔州的风则似亲密朋友,近乎形影不离;永城的风轻柔婉约,如丝竹盈耳;朔州的风则粗犷豪放,似洪钟大吕;永城的风低调而洒脱,轻轻地走,轻轻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朔州的风则张扬而生猛,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卷起似云狂沙。“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地理环境使然,风也摆脱不了这个自然规律。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古时,为了孩子的成长,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因为她深知: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在朔州,我的办公桌位于窗前,抬头可见窗外的一列安全宣传彩旗。风过处,彩旗迎风招展。不论风往哪吹,彩旗都调整好自己的姿态,保持与风向一致,这是它展示自我的最佳方式。对人而言,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顺应本心,保持心灵的坦荡与自由。人生本来多无奈,智者,应该不断突破心灵的樊篱,做本真的自我。
或许这里的风儿过于顽皮,很少像飞鸟那样超然———“天空不曾留下我的影迹,但我已飞过”,而非要卷起漫天沙尘,给人们带来麻烦和苦恼。
清晨,风又起了,工人们迎着风沙谈笑着赶赴工地。漫天风沙中,一群群身影像这塞外的一组组群雕。